张立仁
1949年,我进入河南大学史地系和语文预科七班工作。1952年10月,河南大学农学院从河大分离出来建立河南农学院时,我被调到农学院工作,并从1956年开始参与学校的基建工作,历任基建科科长、基建处副处长,直到离休。几十年来,我亲身经历了河南农学院的几次搬迁,其情其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迁往郑州
1957年河南农学院迁郑后的校门
为更有利于学校将来的发展,1955年冬,中共河南省委、省人委决定河南农学院由开封迁往郑州。为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学校成立了迁院办公室,院长助理赵树材任迁院办公室主任,主要成员有李守时、李森茂、丁宝章、王存厚和我等20多人。为了选好院址,1956年元月,迁院办的同志们前往郑州勘察地形。开始时我们住在福寿街城乡旅社,后来又搬到文化路北段河南政法干校。
经过反复勘察比较,最后我们认定以文化路北段作为新院址最为理想。此后,我们开始征地和从事规划工作。我们决定,征购土地2200亩(其中校区建设用地460亩,包括东家属区用地100亩和西教学区用地360亩),设计学院规模为在校生2000人。征购土地投资约15万元。
为了使农学院能够顺利迁郑,我们首先建成了面积为5917平方米的1号教学楼(附设可容纳300人的阶梯大教室),并采用苏联高校学生宿舍楼的设计图纸,建成6、7号两栋学生宿舍楼(共4281平方米,可容纳1000名学生入住)。另外我们又在东家属区建了8排平房作为教职工住宅(面积4056平方米,共96户),并以教学区的施工工棚作为临时食堂和会堂。到1956年底,我们完成了勘察、征地、规划、建设等诸多工作,使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700多人顺利迁至郑州新院址。
在新校建设过程中,国家高教部部长杨秀峰、省长吴芝圃和副省长张柏园等领导同志多次到工地和农场察看。当看到我们自己动手修路、种树、搬家时,他们非常高兴,并对我院教职员工、学生勤劳简朴的作风和出人意料的搬迁速度,给予了热情的赞扬。
南迁许昌
河南农学院许昌校门
1971年8月24日,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下发了豫发[71] 23号文件,要求河南农学院搬到许昌农场建校。文件中说: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业大学要统统搬到农村去”的教导,省革委确定河南农学院搬到许昌石桥农场建校。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河南农学院搬到许昌石桥农场后,由省和许昌地区双重领导,许昌地革委要对农学院加强领导,当前要积极做好搬迁建校工作。
二、河南农学院以石桥农场拖拉机站试验站为基点建校,并建立起附属农场。石桥农场干部、工人、财产的划分问题,由许昌地革委研究决定。
三、河南农学院迁校后,要在省、地党委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实行开门办学,校社挂钩,校办农场(工厂),场(厂)带专业,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新体制,为创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农业大学而积极努力。
1972年10月16日,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下发了豫生字[71] 177号文件,决定拨给我院基建投资300万元(其中省投资50万元,教育投资250万元)。1972年3月2日,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教育局下发了豫教字[72]4号文件,批复我院基建设计规模为学生2000人、教职工700人,总投资额为300万元,建筑面积为49085平方米。同年5月13日,省建委、省教育局又以豫建字[72]5号文件批复我院,同意我院基建面积扩大到50000平方米,概算投资按372万元控制。
许昌石桥农场拨给我院土地3640亩。其中,建新院址占地358亩,可耕地2903亩(含苹果园400亩),接收旧房占地158亩,沟渠、道路占地240亩。学院在新校址先后建设了农学系教学楼、园林系教学楼、植保系教学楼、农机系教学楼、畜牧系教学楼、阶梯教室、畜牧兽医站、动物配种站、职工住宅楼、图书馆、办公楼、5栋学生食堂、单身教工楼、学生宿舍楼、子弟中学楼等建筑,并拉起了围墙。此后,学院陆续搬到了距许昌市还有10多公里的石桥农场办学。学院曾一度更名为许昌农学院,后又恢复河南农学院的院名。
农学院迁往许昌后,原校舍全部被河南中医学院使用,在郑州的试验农场也先被农林局接收使用后又划给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单位使用,其中郑州轻工业学院552亩,信息工程学院481亩,地质部汽车队50亩,郑州市公安局八科50亩,农林局154亩,西藏干休所占用40多亩,岗杜大队借用46亩(后退还18亩)。
这次搬迁,使河南农学院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教职工被搬散了,设备被搬坏了,郑州农场被搬丢了,招生也基本停止了。
回迁郑州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战线的拨乱反正。在此形势下,我院于1979年多次向省革委提出迁回郑州的要求。但由于郑州原院址被占用腾不出来,试验农场被多家瓜分收不回来,重新建院省里又没资金,所以省革委不同意我院迁回郑州。
1979年初,我院苏祯禄教授在广州华南农艺师学院联系业务时,得知国家农业部的一个考察组正在该院考察农业院校情况,遂向我院领导报告了此事。我院领导立即邀请考察组来院考察。考察组对我院考察后一致认为:我院应迁回郑州原院址办学。后来,该考察组给我院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国防工办的626厂要求迁往河南办厂。我院经与该厂协商,对方愿意出资800万元,将我院在许昌的校舍全部买下。这样,困扰我院回迁的资金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当时,我院党政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强烈要求将学院迁回郑州,老院长吴绍骙教授更是为此操碎了心。他多次给农业部何康部长写信并亲自派人送去,还经常打电话或发电报联系,终于促成了农学院校舍的转让,解决了搬迁的资金问题。他还多次向中共河南省委段君毅、胡立教、张树德等领导同志汇报农学院的情况和全院教职员工的呼声,陈述若不搬回郑州必将造成学院停止招生、骨干教师四散的严重局面,恳请省委早下决心,同意农学院搬回郑州。在吴院长为迁院四处奔忙的过程中,我一直跟随着他参与了这项工作。
1979年4月4日,中共河南省委终于下发了豫文[1979]6号文件,同意河南农学院搬回郑州。文件中说:
经省委研究决定,河南农学院迁回郑州原校址,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河南中医学院另选新址建校……争取尽快迁入新址,为河南农学院腾出校舍……在中医学院建校、农学院搬回郑州的过程中,两校要以(原文如此——编者)大局出发,互相支持,加强团结,协商解决问题,共同发展我省的科学教育事业,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
为了顺利搬回郑州,1979年9月,学校将基建办公室迂回郑州原院址10号楼内,开始对原校舍进行扩建、改建。我们首先在东院建了3栋住宅楼,接着又建了3栋教授楼,还经过50个昼夜的紧张施工完成了农机实验室加层工程。随后,我们又建设了11号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和子弟中学教学楼。1980年暑假后,400名新生在郑州校区入校了。2年后,河南农学院全部搬回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