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吴麒洋 大学生记者团 赵晶晶(林学) 秦远知(林学)

人物简介:吕伟增,我校农学院作物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作品《联合农耕》项目获得“河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如今,吕伟增在创业路上越走越远,一身扎在莲藕培育种植上,计划成立河南君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做种子、种植、采挖、贮存、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开发莲藕的附加产值包括莲花的观赏性、莲子的药用价值、种植区的旅游开发、莲花插花等,做到真物尽其用,在博士平台上更好地实现自己莲藕梦,让河南人民都吃上好莲藕。
  “我要成为第二个袁隆平”
  小学四年级,当被老师问及同学们梦想,吕伟增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要成为第二个袁隆平”。
  2008年高考过后,一心想学习农业的吕伟增报了清一色的农业大学。
  九月,他怀着憧憬与激动,迈入了河南农业大学的校门。
  为了更加透彻地学习自己的专业,从2009年起,吕伟增就利用暑假从事农资销售工作,直接与一线农资经销人员和农民接触,学习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经常向有十年销售经验的堂哥学习。就这样他掌握了大部分农药的用量用法,理解了病虫病理,知道了什么样的化肥才是好化肥,什么样的种子才是农民最想要的种子。
  在这期间,他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一届创业课程,认真细致地跟着老师学习着创业的知识。走上创业路2012年,吕伟增考取了农大的硕士研究生,同年,在学校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下,他与三位同学一起成立了 “舞阳农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创业之路。
  吕伟增和他的队友,一开始是打算做土地流转,但那年的漯河市泥河洼却发生内涝,在这泥河洼当地一直是十年九涝,传统的粮食作物经常会因遭遇内涝而减产,严重的时候甚至绝收。但四个年轻的创业者寻找着另一条路―――种植不怕内涝的植物。他们一起研究什么作物能适应泥河洼的地理环境问题,吕伟曾开玩笑蹦出的“藕”让他们走上了种植莲藕的道路。
  确定了种植作物,他们便辗转武汉、山东等省市考察莲藕种植,拜访蔬菜专家,借了三亩土地使用权,开始了只有3亩地的莲藕种植试验。从此,这种深陷淤泥却不染的植物就再也没有走出他的视野。
  最初他们既没有经验也没有技术,仅有的三亩田地也管理得十分艰难。吕伟增的父亲却很支持他,默默地帮助他们管理着莲藕的种植。有了父亲的经验和团队里的帮手,他们专心于研究莲藕的生长习性。只是,这样的努力在最初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无止境的付出却收不到回报的压力最终使两个人离开了这个团队,只剩下吕伟增和潘鑫两人依然努力坚持。
  “创造让老百姓都幸福的机会”
  经过几年的摸索,吕伟增和队友改进了莲藕种植池子的规格。方便管理的同时增加了莲藕的膨大率,优化了全生育期的水肥管理,大大提高了亩产量,从原本的2000公斤达到了现在的3000至4000公斤,亩产效益增加了一倍。
  看到吕伟增团队种植的莲藕大丰收,周围的农民纷纷效仿。但是他们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持,不懂种植池规格的作用,也不懂莲藕的各种病虫害防治问题,所以因莲藕的连作障碍而损失惨重。
  看到如此情景,吕伟增并没有视而不见,反而主动教授农民技术并普及关于莲藕生长习性等知识,提醒他们预防莲藕的各种病害。农民朋友又一次喜获丰收,纷纷对吕伟增赞不绝口。
  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举动为很多人所不解,但是吕伟增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本就应该具备这种责任心,创造让老百姓都幸福的机会。”
  “学历越高,就看得越高,眼界不一样”
  2015年,吕伟增继续考取了河南农业大学的博士。毫无疑问,到了更高的平台之后,他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及技术,将莲藕生意做得更有技术含量。
  在研究莲藕的需肥规律的基础上,吕伟增开发了莲藕专用的腐植酸水溶肥,制定了莲藕高产栽培管理规程,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莲藕的脱毒苗,筛选可以鲜食的水果型莲藕,探索出了“柴鸡―莲藕”立体种养模式,进一步地提升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知识的学习让吕伟增尝到了甜头。“博士生创业比大学生创业要方便的多,你学历越高,就看得越高,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结交更多这方面的人才,以及会有更多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吕伟增说。
  2015年,吕伟增在学校的支持下重组了创业团队,参加了“创青春”大赛。作品《联合农耕》主要内容为莲藕种植技术,包括藕池建设,种植要点,采挖和销售,并荣获金奖。
  目前,吕伟增的莲藕种植技术已经走出泥河洼,服务区域涉及驻马店、周口、许昌、新郑等多个地市,慕名而来参观学习的企业和种植户越来越多。但他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良好的势头下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敏锐地发现了莲藕生产中的销售问题。
  今年,吕伟增计划成立河南君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做种子、种植、采挖、贮存、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开发莲藕的附加产值包括莲花的观赏性、莲子的药用价值、种植区的旅游开发、莲花插花等,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
  吕伟增与莲藕的故事依然在继续,当提及小时候的梦想时,他说:“我现在只能说是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距离袁隆平还差得很远,但是还是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